Post By:2018/12/1 9:25:52
[b] [color=#333333] [img]http://image.qingk.cn/image/zhijimo/c4a3d4b9e3a64b158c4ec5f318277b96.jpg[/img] [/color]
[size=5]說起玉米皮門簾,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(jīng)風靡一時,當時家家戶戶家里幾乎都有一架。即墨區(qū)段泊嵐鎮(zhèn)后疃村作為專業(yè)加工門簾的特色村,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外,曾經(jīng)還出口創(chuàng)匯。后來隨著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商品的豐富,這一特色產業(yè)走上了沒落,一些手藝人也紛紛轉行。而在段泊嵐鎮(zhèn)后疃村,有一位手藝人依然在堅持編織門簾,從12歲開始干這行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40余年,她說不為掙錢,只想著別讓老手藝失傳,她就是53歲的玉米皮門簾編織手藝人劉素月。[/size]
[size=5]10月31日,記者來到段泊嵐鎮(zhèn)后疃村,見到了正在家里編織玉米皮門簾的劉素月。53歲的劉素月正坐在紡車前紡玉米繩,只見她左手搖著紡車,右手不停的將撕好的玉米皮放進左手的繩子里,不一會,一條粗細均勻的玉米繩就紡好了!拔覀冮T簾都是用玉米皮做的,首先要熏玉米皮,然后就是絞皮、紡繩、系門簾,最后一步就是釘板,做好一架門簾大概需要5道工序。”劉素月告訴記者,這些工序看似簡單,但是很考驗編織者的手藝,特別是熏皮和紡繩這2道工序。[/size]
[color=#333333] [img]http://image.qingk.cn/image/zhijimo/277414735d0741e1b2561e802b1d249d.jpg[/img] [/color]
[size=5]“就拿紡繩來說吧,首先要根據(jù)客戶的要求定好門簾的粗細,然后紡繩的手法非常關鍵,紡的時候要保證繩子的粗細均勻,玉米皮顏色不一樣的地方,紡繩時要將它抿進去藏起來,紡好的繩子要帶亮光沒有毛渣,這才是符合標準要求!眲⑺卦抡f,此外,熏皮也很重要,要將挑選好的玉米皮全部裝在一個密封的袋子里,點上硫磺用煙熏一天,目的就是讓玉米皮顏色白亮軟乎,不發(fā)霉不生蟲。[/size]
[size=5]在編門簾的過程中,劉素月手中的一個木頭梭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!斑@是門聯(lián)叉,用它可以保持門簾長短距離的均勻,門簾根據(jù)長短可以分為5公分、6公分和8公分的尺寸,就拿一架5公分尺寸的門簾來說吧,一共有32節(jié),大概需要2斤玉米繩,一個熟練的編織加工手,編織的門簾沒有任何接頭,不浪費一點玉米皮!碑斕崞鹱约旱氖炙嚂r,劉素月特別的自豪,她說玉米皮門簾大約有波浪、喜字、椰子樹、蝴蝶、蘋果等十幾個最基本花樣,但是只要客戶拿來樣品,她就能照著做出來。[/size]
[color=#333333] [img]http://image.qingk.cn/image/zhijimo/3b10279cfff8447c9558cdd42c91fa74.jpg[/img] [/color]
[size=5]記者了解到,段泊嵐鎮(zhèn)后疃村作為玉米皮門簾專業(yè)加工村,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加工,到上世紀90年代規(guī)模達到頂峰,最紅火的時候,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會編織門簾,除了干農活以外,女的紡繩,男的編織,全部以加工門簾為生。產品也遠銷國外,曾經(jīng)賣到日本、韓國、新 加 坡等國家,后來隨著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商品的豐富,這一特色產業(yè)走上了沒落,一些手藝人紛紛轉行,現(xiàn)在后疃村只剩劉素月自己依然在堅守這份老手藝。[/size]
[size=5]“一架32節(jié)的門簾,大約能掙10塊錢,一天編2架,玉米皮自家種的,幾乎沒有成本,可以說是純利潤,在20年前一個月掙600多塊錢,可以說是高收入了,那時候家家戶戶收入都很不錯!眲⑺卦滦χf,她從12歲起就在家里編制玉米皮門簾,這40多年就做這一件事了,現(xiàn)在年輕人嫌累掙錢少,都不愿意干了,要是自己再不干,段泊嵐這一特色老手藝可真就失傳了,所以不管掙多少,自己都要堅持下去。[/size]
[/b]